您当前位置:主页 > 业界资讯 >

跨尺度时空融合:破解古籍OCR识别困局

时间:2025-06-01

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文博领域的当下,古籍OCR技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受限于古籍纸张老化、墨迹晕染及异体字频现等特性,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在处理《永乐大典》手抄本或敦煌遗书等珍稀文献时,往往陷入"看得见但认不准"的困境。我们团队通过构建多尺度时空注意力网络(Multi-Scale Spatio-Temporal Attention Network, MSTAN),成功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。

该创新架构的核心在于深度融合卷积神经网络(CNN)的空间特征提取能力与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时间序列建模优势。在空间维度,我们采用改进的ResNeSt模块构建特征金字塔,通过分裂注意力机制(Split-Attention)实现多尺度特征图的动态融合。经实验验证,该模块在《四库全书》扫描页的模糊字区域特征提取中,将字符边缘完整度指标提升了27.3%。

针对古籍中特有的异体字时空关联特性,团队创新性引入时空双维度注意力机制。在空间注意力分支,通过可变形卷积(Deformable Conv)自适应聚焦字形关键结构;时间注意力分支则构建跨行文本序列的上下文关联,特别针对竖排繁体古籍的行文特点进行优化。实测数据显示,在包含3.2万异体字的测试集上,该机制使上下文关联正确率从68.5%跃升至91.2%。

为解决多尺度特征融合难题,我们设计了双流特征融合模块。该模块包含空间特征流(CNN分支)与序列特征流(Transformer分支),通过交叉熵约束的动态门控机制实现特征权重的自适应分配。在《赵城金藏》经卷的识别测试中,该架构成功将"曡""叚"等易混异体字的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7.6%,较传统方法提高41.8个百分点。

在工程化应用层面,我们构建了包含210万标注字符的古籍专用数据集,涵盖甲骨文、篆隶楷行草等全字体形态。通过引入知识蒸馏技术,将MSTAN模型压缩至原参数量的1/8,在保持96.4%识别精度的同时,使单页处理速度提升至0.3秒,满足文博机构日均万页的数字化需求。

这项技术突破不仅为《永乐大典》高清影像库等国家级工程提供了核心支撑,更开创了"空间特征智能解析-时间序列深度建模-多尺度动态融合"的古籍OCR新范式。随着多模态预训练技术的持续演进,时空注意力机制有望在碑刻拓片、简牍帛书等更复杂的文物数字化场景中发挥更大价值,让千年典籍真正实现"毫厘毕现,永续流传"。

点击在线客服     Copyright © 深圳市金鸣科技有限公司    粤ICP备17115101号-1     金鸣表格文字识别,公安备案

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395号

金鸣识别智能体
Icon
金鸣表格文字识别助手
人工智能识别准 | 批量合并更便捷
欢迎您!我是基于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的金鸣识别智能体,请说出您遇到的问题。
正在思考,请稍候.....